咨询热线
021-5424-8715
NEWS/ 公司新闻
首页  >  公司新闻  >  手持式电导率仪核心技术原理深度剖析

手持式电导率仪核心技术原理深度剖析

更新时间:2025-05-13浏览:20次
  手持式电导率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、环境检测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便携式测量设备,主要用于测定水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,从而判断水体的纯度或污染物含量。其核心原理基于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,但其内部技术实现远不止如此。
 
  一、电导率的基本定义
 
  电导率(Electrical Conductivity,EC)是指物质传导电流能力的强弱,单位为西门子每米(S/m),在实际应用中常以μS/cm表示。对于水溶液而言,电导率主要取决于溶解在其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。离子越多,电导率越高,溶液导电能力越强。
 
  二、测量原理:两电极vs四电极法
 
  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式电导率仪通常采用两种测量方式:两电极法和四电极法。
 
  两电极法:通过两个平行金属电极向被测溶液施加交流电压,测量流过的电流值,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导率。该方法结构简单,适用于低电导范围(如纯水、超纯水)测量,但易受极化效应和电极污染影响。
 
  四电极法:是当前主流高精度测量方式。它由两组电极组成,外侧两电极为电流电极,用于施加恒定电流;内侧两电极为电压检测电极,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位差。由于测量回路与电流回路分离,有效避免了极化干扰,适用于宽量程测量,尤其适合复杂水样(如污水、海水)。
 
  三、温度补偿机制
 
  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,通常温度升高1℃,电导率上升约2%。因此,该仪器内置温度传感器,实时采集溶液温度,并通过算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温度补偿(ATC),确保不同温度下的数据具有可比性。
 
  四、信号处理与显示系统
 
  现代手持式电导率仪多采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,具备自动识别电极常数、数据存储、USB通信等功能。部分型号还支持蓝牙连接、APP远程控制等智能化操作,极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数据管理效率。
 
  五、电极材料与防护等级
 
  为了适应多种应用场景,电极通常采用石墨、不锈钢或钛合金等耐腐蚀材料。外壳设计上,多数设备具备IP65以上防水防尘等级,满足野外或恶劣环境下使用需求。
 
  手持式电导率仪凭借其小巧便携、响应迅速、测量精准等特点,在科研、环保、农业、食品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理解其核心测量原理和技术特点,有助于用户更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设备,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准确性。随着传感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发展,未来手持式电导率仪将朝着更高精度、更强稳定性与更智能化的方向持续演进。

联系电话:
021-6404-1598

微信扫一扫